精品亚洲成A人7777在线观看,欧美乱妇无码毛片斯巴达三百勇士 ,255是多少码的鞋子男,粉嫩AV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智能溫室 智能溫室 生態餐廳 溫室大棚 智能溫室配套系統 溫室資材
1 2 3 4 5 6
新聞中心
中共山西省委1號文件發布!發展設施農業16萬畝
發布時間:2023-03-30 09:06:30 | 瀏覽次數:


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
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任務、強化措施、壓實責任,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決策部署落地見效,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農業強國戰略部署,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等底線,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為全省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三農”貢獻。2023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4725萬畝以上,糧食總產不低于上年、力爭有所增加。一產增加值增長6%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以上,一產固投增長7%左右。脫貧人口和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農民收入增速。



一、抓緊抓好“糧袋子”“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

(一)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簽訂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狀,逐級分解任務,壓緊壓實責任,確保面積穩定。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物質基礎,健全輔之以利、輔之以義保障機制。用好產糧大縣獎補資金,落實種糧農民支持政策,調動地方抓糧、農戶種糧積極性。開展小麥“一噴三防”、秋糧“一噴多促”。實施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行動,開展整鄉整縣整建制高產創建。推進谷子、高粱、燕麥、蕎麥、藜麥等特色雜糧產業發展。新建加工型馬鈴薯種植基地10萬畝。支持建設糧食綠色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落實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未來五年,新增、恢復水澆地300萬畝,建設改造高標準農田1200萬畝以上,發展設施農業55萬畝,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300億斤以上。強化農資保供穩價。穩步推進省級政策性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產量保險、收入保險和未轉移就業收入損失保險試點。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鼓勵發展糧食訂單生產,實現優質優價。嚴防耕地撂荒、“割青毀糧”。嚴格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

(二)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示范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組織開展大豆高產競賽。在適宜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糧油輪作,探索鹽堿地種植大豆技術集成模式,鼓勵利用鹽堿地種植油料作物。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收入保險試點。落實“玉米豆粕減量替代”行動。

(三)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因地制宜發展塑料大棚、日光溫室等,發展設施農業16萬畝。重點在大城市周邊發展附加值高的設施都市農業,加快晉北、晉西北設施農業發展。推進蔬菜集約化育苗場和食用菌菌棒生產基地建設。建設500個以上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新增冷藏保鮮能力15萬噸左右。推進老舊蔬菜設施改造提升。支持495個畜禽養殖場標準化建設。加快大棚魚菜共生等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池塘標準化改造。鼓勵省屬國有企業、龍頭企業發展設施農業,打造“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運營模式。探索利用可開發的空閑地、廢棄地發展設施農業。


(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全面落實大食物觀。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大食品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健全追溯管理制度,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合格率達到98%以上。落實生豬穩產保供責任,實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和良種補貼。能繁母豬穩定在55萬頭以上。加快屠宰線改造升級。實施肉牛肉羊增量提質行動,加快肉牛和奶業大縣建設。肉、蛋、奶產量力爭達到152萬噸、125萬噸、150萬噸。增加蔬菜播種面積,突出特色冷涼蔬菜和食用菌生產,蔬菜產量達到1100萬噸。加快老舊果園升級改造和標準化示范園建設,水果產量穩定在1000萬噸。加強道地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建設標準化示范基地,大力發展產地初加工,中藥材產量達到70萬噸以上。科學劃定限養區,新建3個萬畝以上大水面生態漁業示范基地,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25萬畝。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推進青貯玉米、苜蓿等草產業發展,擴大飼用小黑麥生產。

(五)增強糧食儲備調控能力。高質量完成省級增儲任務,重點提高儲備存在缺口、災害頻發和市場易波動地區存儲比例。加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充實糧食應急保障網點數量。完成年度儲備糧油輪換任務。建立健全監管機制,強化儲備和購銷領域監管。落實豬肉儲備規模。加強重要節慶假日豬肉價格市場監測,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深入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推進全鏈條節約減損。提倡健康飲食。

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六)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實施耕地保護黨政同責。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運用好“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帶位置下達耕地保護任務,嚴格考核、終身追責。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加快落實部門聯合開展補充耕地驗收評定和“市縣審核、省級復核、社會監督”有關規定,確保補充的耕地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產能不降。嚴格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監測和執法監督。實施五級“田長制”。扎實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


(七)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堅持新增建設與改造提升并重,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185萬畝。統籌推進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骨干渠系與田間灌溉設施互聯互通。啟動實施亞洲開發銀行貸款黃河流域綠色農田建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項目。抓緊謀劃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方案。加快高標準農田大數據管理平臺建設,健全長效管護機制,確保建一塊成一塊。因地制宜實施土壤改良措施,強化耕地產能提升技術攻關,持續推動由主要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更多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做好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試點。

(八)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現代水網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推動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及早開工。加快太原第二水源暨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滹沱河供水、萬家寨引黃南干線滹沱河聯通、小浪底引黃(灌區、工業和城鎮生活部分)、萬家寨引黃北干支線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太原市東西山調水工程前期工作并及早開工建設。推進保德李家灣水庫、汾西申家莊水庫、隰縣半溝水庫等中部引黃小水網調蓄水庫及配套工程建設。持續推進尊村、大禹渡、北趙、禹門口等4處大型灌區和26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加快田間地頭渠系與灌區骨干工程銜接配套,構建從水源到田間的完整灌排體系,新增、恢復水澆地60萬畝。持續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大力發展節水農業,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68。實施全省河流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實施中小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監測。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新增改革實施面積63.8萬畝。



(九)扎實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啟動編制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深入開展黃河流域“清廢行動”和歷史遺留礦山治理,扎實推進汾河等七河及湖泊、大泉、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科學實施河湖岸線生態化改造。加強自然保護地監管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扎實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完成營造林400萬畝。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以水系、村莊和城鎮周邊為重點,大力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統籌實施沿黃地區淤地壩除險加固、坡耕地綜合整治、水源涵養等建設工程。完成黃土高原區“三化”草地修復治理任務。對生態脆弱區草原實行禁牧休牧輪牧。

(十)加強防災減災和疫病防控能力建設。完善農業氣象觀測站網布局,分區域、分災種發布農業氣象災害信息。加強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平臺建設。適時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實施平定縣南川河、沁水縣梅河等5條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加強旱澇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和農業生產防災救災保障。做好農業災情上報工作。健全基層動植物疫病蟲害防控體系。抓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常態化防控和重點人獸共患病源頭防控。提升重點區域森林草原火災綜合防控能力。

三、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

(十一)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持產業需求導向,加快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立產業部門牽頭、多部門聯合協作的組織機制,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發揮晉中國家農高區(太谷國家農業科創中心)、山西農大(省農科院)、神農科技集團科技創新主力軍作用,加快推進后稷實驗室(雜糧生物育種山西省實驗室)和農業基因資源研究中心國家特色雜糧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太原)建設,積極創建崖州灣實驗室雜糧基地。繼續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專項計劃。試點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完善農業科技領域研究穩定支持機制。完善專利技術轉移轉化機制。

(十二)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完成農業種質資源普查。開展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評價,健全交流共享機制。加快培育耐旱、節水、高產的小麥、玉米、小雜糧、黃花等晉系新品種,開展豬、肉牛、羊等畜禽育種聯合攻關。推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加快國家級、省級種業基地建設。啟動中央政策性小麥、玉米制種保險。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7%以上,主要畜禽良種供種保障率達到86%以上。

(十三)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加快丘陵山區急需的中小型機具、設施農業、雜糧和中藥材等專用機具引進和研發。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農機研發。加快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在農業生產領域應用。深入開展“機田證”一體化試點。推進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推廣糧食產地烘干裝備,秸稈還田離田、農機深松整地和免少耕播種等保護性機械化耕作技術。穩妥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探索開展與農機作業量掛鉤的分年度補貼資金兌付方式。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8%。

(十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和水肥一體化。完善秸稈、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收集利用處理體系。推進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建設一批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縣。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工程。推進水產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或達標排放。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抓好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加強重金屬和新污染物治理。嚴格執行黃河禁漁期制度,規范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落實相關補助政策。推廣農業減排固碳技術。嚴厲打擊非法引入外來物種行為,實施重大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


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十五)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壓緊壓實各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責任。健全并落實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有勞動能力、有意愿的監測戶,針對性落實開發式幫扶措施。完善防返貧幫扶政策保障體系,有效防范因病、因學、因老、因殘、因災、因生活困難、因就業不穩、因意外事故等返貧風險。扎實推進健康鄉村建設。落實自然增長機制,穩步提高農村低保標準。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改造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500所,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參加基本醫保全覆蓋,農村6類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1500處。

(十六)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要求,把促進脫貧縣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產業就業,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發展差距。落實支持重點幫扶縣加快發展政策措施,組織行業部門實施一批補短板促振興重點項目。落實支持脫貧人口增收政策措施。省級安排到縣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比例不低于60%,重點支持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健全產業項目聯農帶農機制,將財政資金和幫扶資金支持的經營性幫扶項目聯農帶農情況納入年度資金績效評價。支持脫貧戶、監測戶發展庭院經濟。支持集體經濟收入低于10萬元的村發展補短板促振興的產業項目,新發展一批特色產業幫扶基地。深化拓展“五進九銷”幫扶措施。實施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在95萬人以上。充分發揮鄉村公益崗位就業保障作用,持續運營好就業幫扶車間和光伏產業幫扶項目。深入開展“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持續推進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五好”社區創建。深入開展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專項行動和搬遷群眾就業幫扶專項行動,確保有勞動力的搬遷脫貧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管好用好扶貧項目資產。盤活用好閑置及運營效益差的扶貧項目資產。深入實施醫療、教育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更好發揮駐村干部、科技特派員產業幫扶作用。

(十七)穩定完善幫扶政策。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開展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成效監測評價。加大省市縣三級財政銜接補助資金投入力度。保持脫貧地區信貸投放力度不減,扎實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加強農產品災害險和價格險保障服務。強化防貧險保障功能。深化市域內縣際結對幫扶。落實常態化駐村幫扶工作機制。配合中央單位做好在晉定點幫扶。深入實施“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和產業顧問組支持脫貧縣產業發展行動。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更多民營企業到脫貧縣投資興業、開展幫扶。



五、推動農業特優發展

(十八)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落實部省有機旱作農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加快有機旱作農業重點實驗室等“三大部省共建實驗室”建設。實施有機旱作農業耐瘠抗逆節水增效技術等重大研發計劃項目。聚焦土、肥、水、種、技、機、綠等要素,研發一批有機旱作關鍵性、突破性集成技術模式。建設有機旱作生產基地30萬畝和14個科研示范基地。引導民營企業、新型經營主體深度參與。持續打造“有機旱作·晉品”省域農業品牌,推動“有機旱作·晉品”團體標準達到30個。開展線上線下品牌宣傳,辦好第八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

(十九)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深入實施農業“特”“優”戰略,做好“土特產”文章。加快構建農業領域現代化產業體系、高標準市場體系,全鏈條推動農業特優發展。扎實推進三大省級戰略、五大平臺、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建設。緊扣“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聚焦糧菜果、豬牛羊等20類單品全產業鏈,打造“從田頭到餐桌”的全鏈條發展格局。因地制宜著力打造蘋果、梨、核桃、紅棗、沙棘、黃花等專業鎮、專業村。推動“一縣一業”“多縣一帶”富農產業集群化發展。加快高新技術產業中試基地(忻州)、七彩田園都市農業綜合體(太原)建設。

(二十)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地集中、向園區集中、向專業鎮集中。扎實開展市場主體提升年活動,著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裝備升級,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培育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超50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超900家。加快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鄉村下沉。加快農產品產地、骨干物流、批發市場等節點建設,推動生產、運輸、消費等環節互聯互通。完善農產品流通服務設施。持續開展電商人才培訓,推動山西“新農人”電商能力提升。全年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增速超10%。

(二十一)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著力打造鄉村e鎮。推進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體系貫通發展,統籌建設縣級公共倉配中心,引導郵快、交快、快快深度合作,推動鄉村服務站(點)全覆蓋,構建“產業+電商+配套”生態,推動100個鄉村e鎮全部建成運營。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以大中型超市、集貿市場等項目為重點,完善冷藏、陳列、打包、結算、食品加工等設施設備。推進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和鄉鎮快遞物流站點建設改造,引導大型流通企業下沉供應鏈。發展購物、餐飲、娛樂等多種業態,承接市民下鄉和農民進城消費。實施農村寄遞物流服務全覆蓋提質工程,在原有補貼基礎上,對電商平臺銷往縣域外的農副產品給予每件1元的物流費用補貼。大力發展共同配送、即時零售等新模式,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鄉村下沉。開展綠色建材、綠色智能家電下鄉。

(二十二)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支持農業產業強鎮創建。推動晉南蘋果、道地中藥材等國家產業集群建設。加快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產業體系(基礎設施)建設PPP項目。支持杏花村汾酒、平遙牛肉、清徐老陳醋、上黨中藥材、代州黃酒等首批5個涉農特色專業鎮,加快主導產業培育發展。實施地理標志保護和運用工程。支持大同市舉辦首屆山西特色專業鎮投資貿易博覽會。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依托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文旅資源,培育鄉村旅游、休閑康養、農事體驗等新業態,推介一批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創建一批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持續開展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試點。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工程,鼓勵發展直播電商、社群電商、社區拼團等模式,推進省級直播電商基地建設。推廣“中央廚房+線下配送”等經營模式,支持開發品類豐富、健康營養、快捷便利的預制菜產品。



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二十三)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落實各項穩崗紓困政策,加大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穩崗傾斜力度,穩定農民工就業。深化拓展省際間勞務協作。積極發展公益性零工市場。加強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不斷壯大呂梁山護工等特色勞務品牌。完善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測預警機制。維護好超齡農民工就業權益。推進全民參保計劃,重點做好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參保擴面工作。完善靈活就業人員權益保障制度,開展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專項行動。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等載體建設。在政府投資重點工程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適當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

(二十四)促進農業經營增收。深入開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提升行動,推動由數量增長向量質并舉。推進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家庭農場示范縣創建。鼓勵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據發展需要辦企業。加快發展以農業生產托管為重點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全省農業生產托管面積達到3300萬畝。加快惠農服務中心(站)、莊稼醫院等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促進農業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營銷增效。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農民自愿前提下,探索推進“小田并大田”等經驗,逐步解決耕地細碎化問題。規范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行為,強化資本下鄉引入、使用、退出的全過程監管。依法建立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通過流轉取得土地經營權的資格審查、項目審核等制度。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

(二十五)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持續抓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扎實推進清徐、平遙、澤州3個縣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尊重農民意愿,積極穩妥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規范開展房地一體的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依法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健全自愿有償退出機制。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加快構建產權關系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探索產業融合、資產租賃、資本收益、勞務轉移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建好用好農村集體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和農村“三資”管理監測平臺。深入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貪腐問題專項整治,持續鞏固“清化收”成果,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監管體系。充分保障婦女在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合法權益。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示范。



七、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二十六)加強村莊規劃建設。堅持縣域統籌,按照產業布局、空間管控要求等,支持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科學編制村莊規劃。將村莊規劃納入村級議事協商目錄。規范優化鄉村地區行政區劃設置,嚴禁違背農民意愿撤并村莊、搞大社區。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積極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優先保障農民居住、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空間和產業用地需求,出臺鄉村振興用地政策指南,保障村民住房和鄉村振興項目用地。突出晉風晉韻和鄉土特色,編制村容村貌提升導則。繼續推進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五年行動,打造1個市域和2個縣域國家試點、10個省級試點。選擇30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開展測繪試點。

(二十七)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統籌推進廁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五大行動”。實施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開展美麗宜居村莊示范創建。落實農村改廁若干政策,抓好農村改廁存量問題整改,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重點治理水源保護區、城鄉結合部、鄉鎮政府駐地、中心村、旅游風景區、高鐵高速沿線、重點河流沿岸農村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力爭達到19%。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四分法”,推動實現源頭減量,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村莊數量達到4800個。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管理,支持偏遠地區鄉鎮因地制宜探索小型化、分散化、無害化的就地就近處理方式,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和就地就近處理兩種模式覆蓋的自然村比例達到94%。深入開展“健康知識進萬家”活動。扎實推進愛國衛生運動。

(二十八)持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新改建“四好農村路”3500公里。再建成三個一號旅游公路支線、連接線2400公里。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危橋改造。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和農村供水規?;ㄔO,規?;┧こ谈采w農村人口比例達到35%,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穩定在95%以上。加強農村供水工程水源保護,開展水質提升專項行動。推進農村電網鞏固提升。科學推進城鄉清潔供暖。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完成農村危房改造動態清零。加強農村房屋用地、規劃、建設、使用全程管理。持續開展農村自建房排查整治。實施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建設。實施電信普遍服務工程項目,持續提升行政村5G網絡覆蓋率,加快推動千兆光網向農村地區延伸。落實村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加強農村應急管理基礎能力建設,深入開展鄉村交通、消防、經營性自建房等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治理攻堅。

(二十九)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因地制宜建設公辦幼兒園,加大普惠性學前教育供給。提升縣域高中辦學條件和水平。深化“縣管校聘”改革。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每縣建設1-3所中心衛生院,合理規劃村衛生室設置。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專業化規范化建設。按規定標準落實在崗村醫崗位補助政策。實施百縣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計劃。做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新建或改造一批標準化區域性養老中心、村級養老服務中心。提高城鄉低保家庭高齡老年人生活補貼。深入實施農村婦女素質提升計劃,加強農村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健全農村老年人、殘疾人、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持續抓好各項兜底保障政策落實。


八、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

(三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強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全面提高鄉鎮、村班子領導鄉村振興的能力,分級分層抓好村“兩委”干部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集中培訓。全面實施村黨組織書記星級化管理。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全面提升薄弱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強化派出單位聯村幫扶。開展鄉村振興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整治。持續開展市縣巡察,推動基層紀檢監察組織與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效銜接,強化對村干部的管理監督。對農村黨員分期分批開展集中培訓。通過設崗定責、承諾踐諾等方式,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加大在青年農民、村干部、到村工作大學生、農村網格員中發展黨員的力度。

(三十一)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常態化推進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工作,強化縣鄉村三級治理體系功能,壓實縣級責任,推動鄉鎮擴權賦能,夯實村組基礎。健全縣鄉村干部包聯制度,落實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包鄉走村、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村聯戶、村干部經常入戶走訪要求。完善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推進村級管理規范化提升。加強鄉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務,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化基層調解組織和調解隊伍建設,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機制。推進綜治中心等基層治理平臺標準化建設。推進農村掃黑除惡常態化。推廣“一村一輔警”模式。開展“清風2023”打擊整治農村賭博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侵害農村婦女兒童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積極推行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等治理方式。開展鄉村治理試點示范工作。

(三十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繼續在鄉村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檔升級。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深入實施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加強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持續推進“五個一批”群眾文化惠民工程。免費送戲下鄉演出1萬場以上。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山西系列活動。積極推進婚喪習俗改革試點工作。扎實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九、強化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

(三十三)健全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機制。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壓實地方政府投入責任。全省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達到42%。擴大地方政府債券用于農業農村規模。發揮好農業產業發展基金作用。健全財政金融協同聯動機制,鼓勵將符合條件的項目打捆打包按規定由市場主體實施,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按市場化原則投入農業農村領域。用好再貸款再貼現、差別化存款準備金、差異化金融監管和考核評估等政策,推動金融機構增加鄉村振興相關領域貸款投放,重點保障糧食安全信貸資金需求。持續開展特色農業保險。發揮農業信貸擔保作用,不斷調整優化擔保費用補助、業務獎補和貼息政策,服務更多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農作用,優化“保險+期貨”。支持農業龍頭企業上市掛牌。構建“信易貸—三農服務專區”,推動純信用、數字化普惠金融服務新模式。深入推進農信社改革化險,推動新機構順利掛牌。

(三十四)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縱深推進“鄉村振興萬人計劃”。完成高素質農民培訓5萬人、頒證4萬人。積極推進應用型高校和應用型本科專業建設,加快培養理工農醫專業緊缺人才。大力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支持涉農職業技術學院和專業發展。繼續實施公費農科生定向培養專項計劃。持續推進農技農經農機“三支隊伍”改革,落實“市縣規范、鄉鎮專崗”要求,規范職能配置,確保省市縣三級上下銜接、工作暢通。繼續落實基層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三放寬一允許”招聘、職稱評審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傾斜政策。支持城市專業技術人員入鄉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繼續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和教師“優師計劃”“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巾幗行動。

(三十五)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搶抓中部城市群和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重大機遇,以構建“一群兩區三圈”為牽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發展,推進以縣城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發揮清徐縣、陽城縣、孝義市國家級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引領作用。促進縣域農民工市民化,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同常住人口掛鉤、由常住地供給機制。發展城鄉學校共同體,城鄉學校共同體(集團總數)和成員??倲当?022年分別增長20%以上。深化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梯度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強醫療養老聯合體或共同體建設。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縣域梯度轉移。支持太谷區、曲沃縣、臨猗縣開展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啟動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和示范村創建工作。


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三十六)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各級黨政一把手要親自謀劃、親自組織推動“三農”工作,縣委書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當好“一線總指揮”。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要履行好牽頭抓總、統籌協調職責,各級黨委農辦要健全多部門參與工作機制,推動形成共同抓“三農”工作的強大合力。制定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細則。組織開展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考核結果作為對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情況作為市縣鄉黨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鄉村振興統計監測。

(三十七)加強“三農”干部學習培訓。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把“三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好。繼續舉辦“三農”領導干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培訓班,不斷提高“三農”工作水平。集中一段時間對“三農”系統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和縣鄉農口部門領導班子成員進行輪訓,實現全覆蓋,并分期分批對其他“三農”干部進行系統培訓。

(三十八)加強工作作風建設。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堅持“一線工作法”,多到基層、多接地氣,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調動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尊重農民群眾首創精神,鼓勵和引導基層探索創新,及時總結推廣好做法好經驗。堅持按農業農村發展規律辦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加強基礎工作做起,扎實向前推進,做到久久為功,不干脫離實際和違背規律的事。把握好工作時度效,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大干快上。深化糾治鄉村振興中的各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切實減輕基層迎評送檢、填表報數、過度留痕等負擔,推動基層把主要精力放在謀發展、抓治理和為農民群眾辦實事上。

 
打印本頁 || 關閉窗口
 上一篇:1750億!2023年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再增100億!
 下一篇:中央一號文件提到的設施農業是什么?未來趨勢如何?

電話:400-6165986
郵箱:zz@aonongyuan.com
地址:鄭州市經濟開發區航海東路第六大街124號     版權所有河南奧農苑溫室工程有限公司備案號:豫ICP備16018452號